乡村怎样振兴?农业怎样可持续运营?怎样才能提升农产品附加价值?立足中国问题,融汇全球经验,2019年7月9日-19日,由中国农业大学、中蔬协农业品牌促进委员会等国内知名农业组织组成的欧洲乡村研学团正式启动。中蔬协农业品牌促进委员会会长、蓝狮农业品牌营销机构董事长刘一辰受邀参加,并与研学团一起总结了农业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两种经验。
经验一:
7月9日,研学团抵达奥地利的贡波尔茨基兴(Gumpoldskipchen)小镇,走访后,形成如何基于独特产业实现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路径与经验。贡波尔茨基兴是距维也纳20公里的葡萄酒小镇,以盛产白葡萄酒而著称。
当地产业发展特点:形成了以白葡萄为核心的生活与产业融合循环发展路径。
1、发展模式:以家庭为单位推动葡萄产业的一二三产融合式发展。每户有少则数亩、多则几十亩的葡萄园,但普遍都形成了从种植普通到制造普通酒的产业链模式。
2、市场运营:基于奥地利人有喝酒聊天的休闲习惯,开展面向都市的短链体验消费模式。小镇酒馆每家酒馆下午5点开门直至深夜,开展以当地葡萄酒为核心的体验化休闲生活。
3、观光模式:用各种酒瓶制作的橱窗等生活设施,依靠山势地形形成的排水设施处处体现了艺术的审美与创意的巧思,让整个小镇成为“葡萄美酒夜光杯”文化突出的三产融合小镇。
研学团总结对中国三产融合的启发:奥地利小镇形成了家族为主体的市场化运营机制,对比国内的补贴政策,在乡村振兴的发展中,如何培育可传承的经营者,形成稳定的产业与服务体系是需要关注的话题。
经验二:
7月10日,研学团走访了杜恩斯坦小镇、梅尔克小镇。杜恩斯坦小镇、梅尔克小镇都位于瓦豪河谷。杜恩斯坦(Durnstein)被誉为“瓦豪之珠”。每年接待游客人数可以达到300万。梅尔克镇则以世界上地位最高的修道院Benedictine Abbey而闻名。
两个小镇共同的特点是历史丰厚,并形成了以历史为资源,融合当地建筑景观、生态环境、物产为内容,有故事可讲,有景观可看,可以留住人流、可参与、体验的小镇商业业态。
历史特点:梅尔克修道院本身是藏品非常丰富的博览馆,收藏了大量宗教、历史、文化、学术的手稿与藏品,杜恩斯坦小镇山顶的废墟城堡更具传奇,1193年英国狮心王理查德曾经被禁锢于这座古堡;基于城堡改造的酒店,戴安娜和他的男友曾经下榻。
建筑特点:杜恩斯坦最经典的风景就是巴洛克式风格的蓝白色教堂,可追溯到1372年,漫长的历史让其成为了“网红”打卡地。
环境特点:杜恩斯坦小镇是俯瞰瓦豪河谷自然生态的重要景观节点。可以看到森林、丘陵、葡萄梯田、草场、农田、河流的梯次景观。
物产特点:葡萄、杏为主题的商业业态非常丰富,深加工技术突出,为了保证独有品质,当地葡萄酒协会及杏协会对两种产品进行保护、销售与质量检验,合格后产品会打上瓦豪专有的优质印章,以鼓励种植商继承传统种植为方法。
对中国的启发:
整体启发:每个小镇节点的布局与功能都体现了“元素-功能-模块-板块-流域”的体系性,将农、文、旅、商有机的融合一体,给游客的体验是丰富的、多层次的、有节奏律动的、持续性的、协调又充满个性的。
服务启发:旅游线路的设计上有游轮、自驾、自行车骑行、大巴车旅行团等不同方式,且都形成了非常完善的服务体系(比如骑行的租车、行李服务)。
运营启发:在流域整体运行中,政府、协会、农户共同持股的运营公司成为资源协调、市场营销、运营管理、保护的主体,并且形成了利益分配机制。
7月10日,研学团与原克雷姆斯副市长、奥地利议会议员,现人民救助协会主席Ewaid Sacher教授,奥地利议会议员卡肯博士就农业模式发展以及农业技术资源合作进行了会谈,并达成了初步的合作协议,据悉,接下来乡村研学团将进一步深入走访欧洲,总结欧洲农业发展经验。
刘一辰会长作为农业品牌领域的代表,与Ewaid Sacher教授进行了亲切友好的会谈,并就中欧农业品牌策划、技术资源合作交换了意见。刘一辰会长表示,蓝狮作为中蔬协农业品牌促进会会长单位,将以“坚持农业100年不动摇”为理念,持续整合各种国际、国内资源,为“让农业成为受人尊重的行业,让农民成为受人尊敬的职业”持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