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农业产业对比分析!


    农民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每天都要做很多选择:播什么种、施什么肥、如何管理农田、病虫害如何防治等等。实际上,一套农事任务,从生产规划、种植前准备、种植期管理,到采收、销售等每一步都会极大的影响农民的生产和收益,而且它们大多数环环相扣,如果选错一步,那后果可能就是减产。
 
  农业大数据,可以从“天时、地利、人和”三方面理解:“天时”可以指实时的气象数据,降水、温度、风力、湿度等;“地利”可以指动静态的土壤数据,如土壤水分、土壤温度,作物品种信息、作物病虫害信息等;“人和”则是从人力资源给出信息,农资产品使用、农产品加工和流通渠道、农产品市场价格等等。
 
美国-注重大数据的精准化、智能化
在美国,一些种业巨头公司已经意识到,面对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传统行业模式也亟待转型。例如作为世界头号种子供应商,孟山都拥有全球最大的资源和海量产量数据,这些数据与Climate公司的气象数据相结合,可以得到种植环境区划和精细划分的品种数据,农民可以得到自己农场属于哪个种植区、什么样的种子、在什么条件下长势最好,以及更多实用的信息。
 
    农业大数据让农民开始使用移动设备管理农场,掌握实时的土壤、温度、作物状况等信息,提高了农场管理的精确性,然而,再好的决策,也需要硬件去实施。在农业生产的过程得到有效合理利用的前提下,农田信息的管理和分析也变的至关重要。在美国,农业大数据与精准农业概念相结合,已经应用于大部分农场并产生理想收益。通过对农业生产全过程的精准化、智能化管理,可以极大程度的减少化肥、水资源、农药等投入,提高作业质量,农业经营变得有序化,从而为转向规模化经营打下良好基础。
 
中国-精细大数据下的地域化
中国是典型的小农经济,人口众多,地势辽阔,土地资源分配不均。在中国的新疆、东北、山东等地,大规模农业生产相对成熟,精准农业正微掀春风;但是在全国范围内,小规模的农业生产方式以及巨大的地域差距,加上农民在生产管理上的顽固性,推广精准农业、做大数据分析依然举步维艰。做精准化的农业大数据,高投入高产出是必经之路,中国农民根本支付不起前期的高投入。目前中国精准农业主要靠示范推动产业,地域性精准化有待提升,但也有一些显著成果。无论是农业大数据,还有精准农业的应用,都事关中国的每一寸土地,在中国其推广阶段还需经历日求寸进的过程,此期间还需理智认清中国农业发展现状,合作与共享永远会是新常态。
 





咨询热线:010-58403322
传真:010-85868411
E-mail:lanshi9999@126.com
P.C100123